为什么中国取名为中国(中国馆取名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取名为中国(中国馆取名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取名为中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取名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合合理的事情。
1、我国的国名为什么取名为中国?
我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中国。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取名字也要讲究的。中华人民能涵盖我们众多的民族。
新中国的命名是贯穿于新中国的整个创建过程之中的,它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是我们党关于人民共和国思想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我不解释,人民我不解释,共和国我也不解释。
2、中国人为什么给日本这个国家取名为日本?
起码我所认识的国人,认为从中国抄过去的半边字很残废; 不知道你是如何代表国人的,所以你只能代表你自己的审美; 我家孩子知道,二战时国人死亡7千万,日本人的字义是“日”本人。 最后说明,日本人的名字,只有使用完整汉字的,才是高贵的。 祝成长!
3、“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
这个要看历史的角度了,中国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周文王时期,在青铜器物上面刻有,在传说中的夏朝时期天下为九州,当时并没有国家概念,在古代其实古人没有领土主权概念,就算在封建王朝其实也一样,拥有的只是一种地理概念,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就知道中国这个称呼的大概来由。
中国这个概念出自于西周早期,当时西周分封71诸侯国,而周天子以居中心治理天下,中国的最初意思就是71诸侯国的中心国家,其实意思就是天下共主皇权居中的意思,那个时候中国其实只是一种地理概念以及和皇权象征的结合体,跟我们现在的中国的意思完全是不一样的。
现在中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一个主权,古代的中国代表着地理概念和皇权位置,古代的中国的意思就是代表着天下的中心,地理位置居中和权力居中,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概念,在西周之后的战国时期,其实就已经没有中国概念,就算在后面的大一统时代也基本上没有称呼中国这个概念。
在战国到清朝结束,基本上皇权没有中国这个概念了,现在的中国源自于民国时期转变,满清垮台后建立起来的是中华民国,取自于中央之国和华夏民族结合,中华两个字的概念形成,在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没有中国概念,只有一种文化概念,古人不会说自己是中国人,而是说自己是某国某朝或者某地人。
就像去到其它国家也一样,汉人唐人这些代表当时的称呼,在当时并没有所谓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华人概念其实就是出自民国时期,就算新中国成立以后,华人这个概念也并没有改变,中国这个词出现得很早,但是真正使用其实时间并不长,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用,然后就是跨越到晚清时期并没有用,民国到现在100来年才正式使用。
虽然说几千年来文明文化没有断绝,但是那不叫中国,而是叫做华夏延续,也就是后来大一统后汉文化的定义,当时都没有说所谓的中国,封建社会王朝只尊自己年号,在古代的中国是地理概念,现在的中国是国家概念,封建社会基本上很少沿用这些,所以中国国家概念其实只有100来年,而文化概念就有好几千年了。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于诗经.民劳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这里的这里的中国指公刘时期的豳地,跟洛阳不知道有啥关系?
左氏春秋:戎有中国,谁之咎。这里的中国显然指镐京,跟洛阳何干?
史记封禅书:名山者八,五在中国,五座山都在洛阳,合适吗?这不明摆着?
史记匈奴列传:犬戎凌暴中国,这里的中国显然是镐京,与洛阳何干?
史记匈奴列传:蒙恬死,匈奴稍进,复以黄河为界。显然,河套以南是中国,就是大汉朝,河套以北是匈奴,也是外国。
(记不得是哪本资料,好像是路史):今中国一统……难道是洛阳一统?
丝绢: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利洛阳翻译的通吗?
我看了好多文献,中国的定义与现在中国的定义相同,就是整个国家,也就是禹分九州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指九州,从没有单指一个城市。
河南人说中中中,中国就指洛阳了?
中国学者居然出奇的一致认为洛阳是中国。一致的撒谎,我就想问一下,这群学者的脸红不红?问心有没有愧?[打脸][打脸]beibi!
4、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中华"顾名思义即中原华夏族。这里中原主要指关中,因为《诗经·小雅》中讲:“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华夏族亦即炎黄族。我们知道,不论是炎帝族还是黄帝族,都起源于黄河上游渭水流域,又伏羲和女媧的母亲华胥氏曾在关中平原(西安蓝田华胥镇)建立了华胥古国,而伏羲和女媧之子少典生了炎帝和黄帝(《国语·晋语》中讲:“昔少典娶于有嬌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炎黄族亦称华夏族。
秦始皇是华夏族的坚定维护者和守护者。当年他告诉镇守百越的秦朝将领,纵使天下大乱,你们都不能回到关中秦王,天下可以没有我嬴氏一族,但绝不能不顾整个华夏族的安危,他认为用牺牲我嬴氏一族来换取整个华夏族的存在比什么都值!
由此可见,秦始皇之所以把中国取名为"中华",不仅仅因为炎黄起源于黄河上游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还在于他想用同一个民族团结和凝聚人心,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肩上担负的共同责任,从今天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来看,我们大家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远见卓识和伟大!
中华"是秦始皇给中国取的名字,它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
现在我们都会称呼自己是中国人,而中国这个词语其实在古时候是没有的,但是我另一个自称中华民族却是古已有之,而“中华“这个词其实是秦始皇为中国起的名字,那么他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呢,“中华“这个称呼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说到秦始皇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当年他统率强秦横扫六国,实现了统一,中国也进入了大一统时代。后来秦始皇为了方便管理推行的车同轨、书同文对于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主持修建的长城和秦直道也为后世抵御外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过除了这些政策上的创新之外,秦始皇还首创了"皇帝这个词语,这也是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得到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华”其实也是秦始皇发明的,用来指代中国。
而关于当时秦始皇为什么会将中国称为“中华”呢,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含义。首先“中”字代表的是中间、正统的意思,古时候人们认为中国处于大地的中间,而那些名字中没有“中”字的地方,也往往会被视为蛮夷之地。而“华“字的来源主要是因为自古以来古人就将自己生活的地方成为华夏大地,而且华胥氏生下了伏羲女娲,更是人们认为的祖先,所以秦始皇使用了“华“字,另外这个字也有期望中国繁荣昌盛的意思。而在汉朝之后,中华这个词也得到了沿用并逐渐被所有人认可,因此我们也会自称中华民族,现在你应该已经知道“中华“的来历了吧,不知你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秦始皇并没有将中国命名为“中华”,而是命名为“秦”。
“秦”是个新创字,意思就是“春秋各一半”,与武则天新创的“瞾”意思是“日月当空”的格局不相上下。
传世的《春秋》一共有两部,一部是蚩尤后裔的正统儒家孔子所作的《春秋》,被称之为正统的《春秋》,另一部是炎黄百姓后裔的破落贵族吕不韦所作的《春秋》,被称之为《吕氏春秋》,或者《吕览》。
《春秋》的意思指的是道家贵族的“春派”,也称之为“道派”,与“秋派”,也称之为“法派”的混合(通俗的说法,就是现在所说的道家与法家的集合体),而“秦”字的意思就是“春秋各一半”,所以很多影视剧严格来说是拍摄错误了的,因为他们将“秦帝国”的“秦”等同于诸侯国的“秦国”。
5、历史上外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中国来称呼我国呢?
蒙古铁骑踏遍东欧后
司马迁的《史记》
6、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三个字、两个字,少数为四个字,古人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是同一个意思,但古人的名字中的名和字却是分开的,是什么意思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但是别人称呼他们的时候并不是叫诸葛亮、曹操、刘备,如诸葛亮一般称呼为孔明,曹操则为孟德,刘备为玄德,这里的名便是诸葛亮、曹操、刘备;字则是孔明、孟德、玄德。既然已经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字呢,此外,还有一个别号,一个人,有名、有字、有号,叫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古人是吃饱没事干给自己添麻烦?正所谓万物存在皆有理,既然存在了,必然有它的意义。
图1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名”又叫“本名”,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出生三个月后即取名,是个人特称。“字”又称“表字”,因为“字”往往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有关联的,与“名”相表里,故又称“表字”。据考证“字”起源于商朝,商朝创立者商汤,名天乙,字汤。
前面说到名和字是相表里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不仅是可以相同的、相辅的,还可以是相反的,例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字原,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这里的衡和平、平和原、观和游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相辅的则更多了,例如“鸿”、“鸾”是两种吉祥的飞鸟,古人就会取名带“鸿”字,取字为“鸾”,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是相辅的;宋代作家晁补则更有意思,他字无咎,意思就是只有“补”才能没有过错,即“无咎”。但也有一些取字与名相反的,最熟悉的是朱熹,字元晦,元代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其中的熹与晦、頫与昂意思都是相反的。
图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古人取字多根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冠礼是在20岁,取字之后便可以结婚生子了,也就标志着可以走向社会了。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森严,长辈、平辈之间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取字恰恰也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则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和不尊重,“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贬义词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对长辈则称名,以表示自己的尊敬与谦恭,另外老师称呼学生、领导对下级,亦可称其名,这样显得更亲切,但一般称呼其字,如果直呼其名恐怕是带有不满情绪了。据《疏》记载:“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很好地解释了字与名的用法。不仅男子长大后需要取字,女子同样也需要,女子在未出嫁之前叫“未字”,到十五岁时到达出嫁年龄,需举行笄礼,并取字供朋友叫唤。
图3 古代的礼节
古人认为灵魂很重要,而名是代表人的灵魂的,古人认为死后需要避讳的,以免侵犯灵魂,故而死后要避免名,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于是由死后避讳发展到生前避讳,取一个与名相表里的字,古人的避讳规则中有一条是避名不避字,人们称呼多用姓与字联用,如曹孟德、周公谨、赵子龙、屈原等,这正是避讳的结果。
古人讲究等级观念,时常用名与字来表示家族中的人员长幼,特别是在先秦时期尤为盛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这里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此外,还有伯、叔、季,伯是兄,叔、季是弟,在名或姓之前加上这此类词即可表年长老幼。秦汉以后,为表达同辈的关系或亲兄弟的关系,逐渐在名或字中用上一个相同的字或偏旁,如平叛安史之乱的名将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都含有“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大书法家颜真卿也用 “卿”字,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等,我国很多农村一个村子的人中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字是相同,大概与此有关。
图4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除了名、字,古人还有“号”。“号”又称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起源于周朝,《周礼》道,“号,谓尊其名, 更为美称焉。”但号可不是人人都必须起的,号多为文人居士为自己所起,起号相对起名、起字少了很多行辈、宗法、字义的限制,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起号者本人的感情,有表达自己愤世嫉俗、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的,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周敦颐的濂川先生;有表达蔑视权贵、报效祖国的,如陆游的放翁;有表达住所的美名的,如一李白的青莲居士、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相比名与字,号更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有着较深的寓意。
虽然字和号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但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文:飞扬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在有些地方并不比今人逊色,在人的名字称呼上就显出了很高的水平。
我们的姓氏大多是单字,而名字一般也就是三个字左右,所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两个同名人在一个单位工作,称谓上往往造成混乱,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不便。
古代人在这方面真是有创造,一个人不单是有名,而且还有字,这样重"名"重"字"的概率就大大的减少了,在我所阅读过的古籍中就没发现有重名重字的现象。
其实这种好传统是近代才丢掉的,民国时期我们的姓名还有字的称呼,比如:毛泽东字润之,孙中山字逸仙,張学良字汉卿,蒋介石字中正,那个时期的人们都是有名有字的。
其实古人对名字还有一说,一般人互相称呼都称呼"字",亲切的感觉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小名一样。
我认为我们国家还应该恢复古代这种名字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重名的概率太多了,给户籍管理带来不便。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造成混乱,比如叫马云的就有很多,叫周立波的名人就有两个。我外甥叫李勇,入学报名时学校要求改了名字再来,因为校长叫李勇,但是派出所也不会随便给你改名字,所以闹的很尴尬。
我认为应该恢复名字的优秀传统称谓,朋友们!你们认为如何?
姓、氏、名、字、号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又慢慢地有着变化。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大的方面,承载着“礼”的思想,是礼仪之邦的一种映射,小的方面,承载着个人的愿景,是历史文化氛围的凝结。
姓、氏的来源。
姓的源头,与我们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在远古,图腾是一个部落的标志,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以此区别于其它部落。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图腾与文字一起使用,姓便应运而生。姓,最初代表着共同血缘、血统、血族的种族关系,简称为族号。
氏,它是姓的分支,是原来的部落分成了若干新部落之后,为表示区分,便为自己的子部落起一个新的共用代号,这个代号就是氏。在远古时代,氏往往用地名,像我们的蚕神嫘祖,史料记载她的母亲,以西陵氏来称呼。
这种以地名来称呼氏的传统,对后来我们中国人取名字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比如推行“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因为他出生地是广东南海,所以人们也叫他为康南海。事实上,这种习惯,我们国家在解放初期还有,很多老人的名字,多是以某乡镇的名或者村名来称呼的,比如某陈姓女子从某村嫁到另一条村,另一条村的人就称这女子为陈××(村名)。
在春秋时代之前,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非常复杂。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姓与氏渐渐不分,到了汉代,才通通统一称为姓。
名、字、号的来源。
名,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号,是每个人相互区别的符号。《说文解字》中,对名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能相见,故以口自名。
在《周礼》中,有“婚生三月而加名”的文字叙述,意思是说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后,由父亲来为孩子取名。
字,在古代,是人到了二十岁时,进行加冠仪式之后才起的。《礼记·冠礼》中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其实它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对名有阐明、表述的作用,所以它又叫“表字”。因此,名与字是相关联的。
比如蒋介石,他的名是中正,他的字是介石。介石是对中正的补充、表述。他的名字是起源于《易经·豫卦》爻辞: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又曰:介于石,不终日。意思是做人堂堂正正,如磐石般坚定,便能吉祥如意。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也叫“别号”,它主要有自号、赠号、谥号、绰号。在古代,号,有些是自己起,有些是别人起,它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的地位、兴趣、思想等等。比如李白喜欢道学,便自号青莲居士。
而绰号,我们也常常戏谑地用在同伴身上,有“胖子”“猪头”“猴子”等等。当然,绰号起得既有气势又有个性的,当数《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好汉了,豹子头林冲、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等等。
古人如何称呼对方的名与字?
在古代社会,大家特别注重礼仪,因此,在名与字的称呼上,非常的讲究。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者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或下对上,卑对尊的写信、呼唤时,可以称字。总的来说,就是“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比如,我们通常称蒋介石,是称他的字,显得更加尊重,反而台湾同胞在那边常称他的名,称为蒋中正,尊重程度不及大陆。
根据“自称称名,称人称字。”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古代的文章中发现,若内容涉及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一般是写名,而不是用字,以显得谦卑,而若是写别人时,则是用字,以表尊重。比如: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面,诗人王勃用自己的名勃,以表谦卑,而不是用自己的字子安。
再有: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同样的,李密用自己的名密,而不是用自己的字玄邃。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赋》”——苏轼《赤壁赋》
这里面,苏轼写曹操,是用他的字孟德,以示尊重。
名与字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趣事。
在古代,名和字不是同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有趣的联系。
一、名与字意义相同。
比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也是相同的。
二、名与字意义相关。
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关羽,字云长。羽与云长都与飞翔有关。
三、名与字意义相反。
比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元晦是黑夜。
总而言之,姓、氏、名、字、号是我们民族的特有文化,它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习俗,多了解了解,能增加我们的学识。
7、为什么中国人取名字一定要有姓?
华夏文明贵有姓,远亲近亲宜分清。
千年祖先好铭记,忠厚家风得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传承连绵不绝。其中姓氏更是如此,姓氏是一个家族的符号,是血脉的延续和发展历程。无论走到哪里,一个姓氏在500年里都是一家人。
-
- 姓杭怎么取名字好听(姓杭怎么取名字好听女生)
-
2023-06-11 18:03:52
-
- 2022一看就舒服干净好听的网名大全,气质不俗让人过目不忘的昵称
-
2023-06-11 18:01:48
-
- 1000个一看就暖心有品味的网名分享,雅而不俗很温柔有涵养的的昵称
-
2023-06-11 17:59:44
-
- 肉羹怎么取名好
-
2023-06-11 17:57:40
-
- 姓吴的怎么取名好免费?姓吴怎么取名字
-
2023-06-11 17:55:36
-
- 好听稀少的吴姓名字大全2023,独特顺口阳光霸气的名字
-
2023-06-11 17:53:31
-
- 各种各样的网名名称大全最新版,超好听比较有创意的网名2023
-
2023-06-11 17:51:27
-
- 2022年有寓意的王姓名字大全最新,有涵养简单大气的王姓名字
-
2023-06-11 17:49:23
-
- 芮涵名字多少分(芮涵名字的含义女孩)
-
2023-06-11 17:47:19
-
- 恩字取名忌讳什么(悠字取名有什么忌讳)
-
2023-06-11 17:45:14
-
- 姘存Ы鍚嶇О鎬庝箞鍙栧悕濂藉惉(娣樺疂濂宠搴楅摵鍚嶇О鎬庝箞鍙栧悕濂藉惉)
-
2023-06-11 17:43:10
-
- 眠字取名和什么字最搭?烺字跟什么字取名好
-
2023-06-11 17:41:06
-
- 100个能笑死人的笑话分享,笑到抽筋逗人开心的小段子
-
2023-06-11 17:39:02
-
- 100个经典幽默的笑话大全分享,高级逗人开心笑死人的段子
-
2023-06-11 17:36:58
-
- 姚字辈怎么取名字(子字辈男孩取名字大全)
-
2023-06-11 17:34:54
-
- 恐怖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十大惊悚电影恐怖片
-
2023-06-11 17:32:50
-
- 取名拾壹什么意思?昵称拾壹什么意思
-
2023-06-11 17:30:46
-
- 鍙栧悕鐨勭幇鐘舵湁鍝簺(鍙栧悕鏈変粈涔堣娉?
-
2023-06-11 17:28:42
-
- 为什么陈姓难取名?陈姓不好取名
-
2023-06-11 17:26:37
-
- 女孩取名弋蓦什么意思?取名王什么好听女孩
-
2023-06-11 17:24:33